Nature子刊:上海交大发布中国人胃癌泛基因组学分析
泛基因组是指某个群体中所有个体基因组的总和,相较于单个人类参考基因组更能反映遗传多样性,在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组学研究中以泛基因组作为参照可能更为合适。
柳叶刀子刊:上海交大附属九院李青峰团队关于中国神经纤维瘤病研究评述文章
一直以来,NF1作为罕见的疑难杂症,长期以来是患者之痛、医者之难。2020年4月,美国FDA批准一款用于NF1患儿的药品司美替尼,做到了NF1药物治疗从0到1的突破。
上海交大揭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作用抵抗新机制
该研究综合应用遗传多组学、iPSCs模型、CRISPR/CAS 9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等关键技术,报道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作用抵抗分子机制,为今后该类疾病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海交大附属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胸腺肿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
近日,由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领衔的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ART)研究团队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SLAC)的官方期刊、胸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PNAS:无需精子,上海交大魏延昌团队实现哺乳动物真正孤雌生殖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生殖方式,例如许多较为原始的动物(例如一些蚜虫、蜜蜂、鱼类、爬行动物等等)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卵在不经过受精的情况下也能发育为正常的个体,也就是不需要雄性个体参与,单独的雌性就可以实现繁殖。但是对于高等的哺乳动物来说,只能进行有性生殖,需要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子结合,才能产生后代,而后代具有来自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然而,有些基因只
上海交大科研人员首次提出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和染色质结构失调有关
强迫症(OCD)在世界范围终身患病率可高达3%,其病因复杂且病理不清,影响因素可包含环境和基因。现阶段强迫症发病机理研究难点之一就是:两者间是通过什么途径相关联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明超罕见但可能具有高外显率的突变,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关宁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振
上海交大林关宁/王振团队揭示强迫症与新发基因突变的关联
出门后总觉得门忘了锁,得跑回去看看;每隔几分钟就下意识看手机,唯恐漏掉消息;明明很困,却总是熬夜玩手机;明明买来没什么用,却还是忍不住买买买;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比较典型的强迫症行为,严重强迫症的危害很大,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以及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
上海交大揭示海洋噬菌体受DNA磷硫酰化修饰激活的分子机理及其在dnd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影响
近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肖湘团队的研究成果“The origin and impeded dissemination of the DNA phosphorothioation system in prokaryotes”。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蹇华哗副研究员、博士毕业生许冠鹏、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合作建立肝恶性肿瘤影像诊断深度学习新模型
肝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转移性肝癌等,是常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为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然而不同肝恶性肿瘤通过影像学诊断常有误诊。临床上不同肝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差异巨大,医生在手术、靶向、免疫等治疗前对患者肿瘤类别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近期,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劲扬教授团队、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俞章
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发现与真核生物进化关系更靠近的新古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王风平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在线发表了以“Expanding Asgard members in the domain of Archaea sheds new light on the origin of eukaryotes”为题的研究论文,海洋学院